這應該是小壹媽咪在做溝通時常常聽到家長的心聲:「我們家毛孩子上次做了動物溝通希望他不要再這麼做!但還是一樣沒改善啊!」
可是很多人都忘了一件重要的事,在動物溝通之後,身為毛孩子的主人還需要做什麼呢?
*你會開始把毛孩子的想法當成重要考量嗎?
*你會把動物溝通師的建議開始落實在生活當中嗎?
*什麼都不做,卻希望毛孩子可以配合你的步調呢?
我們人類對於生活喜好可以自由的選擇,人們在面對壓力也可以運用許多策略舒緩(運動、和朋友抱怨、花錢消費、休假旅行等等),甚至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或恐懼時,我們也能自由的選擇是否該停止這個困境。
但,毛孩子呢?
大部分的毛孩子在承受著家人大大小小的變動,他無法自由選擇這個變動是否能停止、甚至在最基本的生活起居中必須遵從家人的安排,無法自由選擇令自己舒適的方法,這時候會開始衍生各種急慢性壓力,而每個孩子都會用不同種方式去回應這些壓力(例如:開始躁動不安、變得黏人、亂便溺、食慾下降、舔毛或其他反覆且刻板行為、甚至開始忽視自己的壓力只能無助接受,進而影響各方面的生理機能等等)。
而這些行為上的改變,身為家長的你發現了嗎?
你是否留意,且真的在意過這些改變呢?
「我真的想解決他的行為問題,但是溝通後根本沒改變,他根本講不聽!」
大家不妨可以拆解一下「因果關係」,我們常常糾結在行為異常上,但往往行為發生改變已經是一個「果」了。
例如說:貓亂尿尿令你非常憤怒,『亂尿尿』已經是他對壓力回應的『果』,而非事情的『因』。(不過這對人類來說的確是生氣的主因)
我們人類是不是很遲鈍!
常常搞錯重點走了很多冤枉路呢!
所以我們不如就把心力花在去思考:
「為什麼會發生行為改變呢?因為疾病疼痛?因為壓力?其他原因?」
「身為家人的我們,應該怎麼去理解他的壓力呢?」
「我們該如何緩解他的壓力,進而改善他的行為問題呢?」
各種面向加以釐清後再做相對應的調整,有些可能只需要做簡單的生活習慣改變、有些需要家長與動物溝通師的長期聯繫與追蹤、有些可能需要行為訓練師甚至是獸醫師專業間互相合作。
但不管如何,面對毛孩子的急慢性壓力,我們都不能隨意忽視,一定要積極的去了解背後的原因加以調整,毛孩子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喔!